80多年前,发生在湖南汝城县文明瑶族乡沙洲瑶族村“半条被子”的故事,令无数人感动。4年前,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重温了这个感人故事。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时特地前往沙洲村了解情况,并看望了“半条被子”故事女房东徐解秀82岁的小儿子朱中雄一家。
“半条被子”故事女房东徐解秀的后人如今在做什么,生活得怎样?小编带大家一同探寻这个红色大家庭的故事。
儿子忆母亲:“半条被子”温暖中国
在沙洲村文化民俗广场旁那片青砖黛瓦的古民居中,有一栋三开间两层砖木结构的楼房,外墙不少地方被风雨侵蚀。古朴厚重的木门上张贴着一副鲜红的对联:“一间旧居传承红色故事,半条被子诠释长征精神。”这就是“半条被子”故事女房东徐解秀的故居。
故居陈设简单,靠右边一间厢房里摆放着一张年代久远的小楠竹木床。
“当年,就在这张小床上,3位女红军和我母亲合盖一床行军被、一块烂棉絮和一件破蓑衣。2位女红军睡一头,我母亲、哥哥和另外一位女红军睡一头,横盖着她们的被子。”徐解秀82岁的小儿子朱中雄说。他懂事后,母亲多次跟他讲起那难忘的往事——
1934年11月上旬,天气已转寒,天空下着小雨,红军长征突破第二道封锁线后到文明司(现文明瑶族乡)休整。卫生部驻扎在沙洲瑶族村,3位女红军借宿在他家。临走时,3位女红军看他家一条像样的被子也没有,就把仅有的一条被子送给他母亲。见他母亲执意不肯收下,一位女红军拿出一把剪刀将被子剪成两半,一半送给他母亲,并表示等革命胜利了,再带一整条棉被来看她。红军走后,反动派把沙洲村乡亲们赶到祠堂,逼他们说出谁给红军做过事。3位女红军留下的半条被子也被搜出烧毁,母亲还被罚跪祠堂大半天。
“‘半条被子’的故事,见证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朱中雄回忆,1984年11月7日,《经济日报》记者罗开富重走长征路时,在沙洲村村口遇到了他年过八旬裹着小脚的母亲。母亲把自己50年前的事说给了罗记者:3个姑娘长得很漂亮,有一个还不到20岁,心也好,说一条被子能把半条给穷人,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人。母亲还请罗记者帮忙打听3位女红军的下落,说很想念她们。
“罗记者听了这个故事后激动不已,连夜写下《当年赠被情谊深, 如今亲人在何方》的报道,发表在《经济日报》上。”朱中雄说,蔡畅、邓颖超、康克清等15位当年的女红军看到报道后,特意买了一床新棉被委托罗开富送给他母亲。他家一直珍藏着当年的这床棉被。遗憾的是,直到1991年1月母亲病逝,她盼了一生也没能再找到当年的3位女红军。
2016年10月21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情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故事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温暖全中国。近两年,“半条被子”的故事写成长篇小说公开出版发行,同时还拍成电影在全国放映。通过这个故事,人们认识到一个真理:宁可自己受苦受难,也不让百姓受穷受冻,这就是共产党人!
更令朱中雄激动的是,9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跟乡亲们见面时特意来到他家。“总书记到我的房间看了床褥被子,问被子暖不暖。我回答‘被子很暖和很舒服,现在我家的被子多得盖不完。’总书记还问我的年龄和身体情况,看到我驼背,就说‘老人家年轻时辛苦了,背都压弯了’。”说起那一刻,他仍沉浸在幸福中。
致富不忘本,父子义务宣讲光荣家史
“20世纪80年代邓颖超等15名当年的女红军赠给我母亲的被子,如今保存在陈列馆的玻璃展柜中,上面还印着牡丹花呢,你们看到没有?”每当有游客到徐解秀故居参观,朱中雄总是这样笑着问。
当游客问当年3位女红军送给他母亲的半条被子在哪里时,老人摇头叹息道:“可惜了,被反动派搜出来烧了。”
“自懂事起,我就常见母亲去村头的小木桥张望,盼3位女红军回来。”朱中雄说,母亲经常教育他们这些子女一定要跟着共产党走,共产党是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值得信赖。
朱中雄年轻时当过村团支部书记,20世纪六七十年代集体出工,他不惜力气,一肩挑200多斤担子。长年累月劳作,他的背都压弯了,以致现在手不离拐。老伴瘫痪在床,每年要花费不少医药费,儿子朱小红一直在家务农,以前还有两个孙子上学要花钱,家庭经济拮据,2014年他们家成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
2016年10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讲话中讲述了“半条被子”的故事后,沙洲村成了人们向往的地方。汝城县委县政府抢抓机遇建设沙洲红色旅游景区,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土坯房、泥泞路变成了白墙灰瓦的房子、宽敞的柏油路,村里先后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中国传统村落”,乡亲们吃上了“旅游饭”。
“昔日3位女红军给我家送半条被子,如今共产党给我家送来了‘致富经’。”朱中雄告诉记者,为让贫困户早日脱贫,扶贫工作队和村干部制订帮扶计划,支持村民开饭店、民宿、搞种养业。2017年10月,他儿子朱小红在新建的楼房里开土菜馆,生意十分火爆。
“我现在一边经营土菜馆、旅馆,一边在景区当保安。”52岁的朱小红说,他家还种了3亩柰李、黄桃、水晶梨,年收入达10万元。致富不忘本,他安排村里3名家庭贫困的妇女到土菜馆当服务员,她们还顺带经营自家的土特产,生活逐渐好转,家里已经甩掉了贫困帽。
“我们村里成立的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种植蔬菜120亩,黄晶梨、枇杷等2000多亩,年产值达300多万元。”朱中雄的侄子、沙洲村党支部原书记朱分永说,2018年底沙洲村30户93人全部实现稳定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从2014年不到3000元提高到现在的13800多元,村集体收入提高到每年40多万元。
虽然徐解秀的后人都搬离了祖屋,但年迈的朱中雄仍然每天到祖屋看守,打扫卫生,整理物件。“祖屋是‘半条被子’故事的发源地,它见证了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心连心的血肉关系,我们后人必须保护好,而且要把这种红色精神传承下去。”朱中雄说,以前祖屋是哥哥朱中武在照看,3年前哥哥去世后,就由他照看了。
2017年,沙洲村红色景区建成后到徐解秀故居参观的游客平均每天达数千人次,甚至还有来自南非、韩国等海外游客。见此,朱中雄不但热心为游客义务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还动员儿子朱小红利用在景区当保安、开土菜馆的机会,向游客讲述这一光荣家史。
当游客问起徐解秀与3名女红军的事,朱小红总是用他那带有本地口音的话一一讲解。有的游客到土菜馆吃饭还追着问这问那,他一边热情招待,一边绘声绘色地描述,其幽默风趣时常赢得游客的掌声。
徐解秀82岁的小儿子朱中雄(前)、孙子朱小红(后左)在“半床被子”故事发生地旧址与外国游客合影。
“听党的话跟党走,美好日子在前头。”担任了20多年村干部的朱分永告诉记者,这是奶奶对他们的家训。他们这个60多人的大家庭中,有5人入党参军、5人担任过村组干部。他的父亲朱中武当过大队(村)的副大队长和生产队队长(村民小组长)。这几年,他从部队退伍的儿子朱向群相继接过了村主任和村支书的接力棒,带领村民建设红色景区,精准脱贫奔小康。幸福不忘来时路,他们父子始终没有忘记传承红色家史的光荣使命,利用退休时光和工作之余,协调景区建设,为游客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作为沙洲村的老支书和关工委主任,他还经常为孩子们作传统教育报告,传承红色精神。
纯真姐妹花,将红色精神传承到底
“这是一张楠竹木钉成的床,80多年前一个深秋的冷雨夜,3位女红军和我曾奶奶、我爷爷就横着躺在这张床上,当时我爷爷才1岁多……”在徐解秀故居,身着白衬衫黑西装、佩戴扩音器的朱淑华,每天都会和堂妹朱文萍等几名讲解员一起,向游客讲解“半条被子”的故事。她们生动传情的讲解、亲和的微笑,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
现年31岁的朱淑华高中毕业,嫁在邻村的她原本在村里幼儿园当幼师。2017年,随着游客越来越多,沙洲村红色景区决定招聘几名专职讲解员。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朱淑华父亲朱国永,立马号召女儿报名。初中毕业的朱文萍当时正在深圳一家公司打工。年迈的爷爷朱中雄也打电话动员她回家报名当讲解员:“沙洲养育了你,你快回来,把发生在这里的红色故事讲给游客听。”
朱文萍在深圳打工的月工资有4000多元,她实在舍不得放弃自己的这份工作。见她迟迟没有回应,父亲朱小红也出面了:“女儿呀,你还是回来吧,‘半条被子’的故事我们家要一代代讲下去。”
在爷爷和父亲的轮番劝导下,朱文萍答应考虑一下。
2018年朱文萍回家过春节,因为通村公路重修时改了位置,她差点没找到家。村里的巨大变化,让她觉得家乡的发展可能更需要、更适合自己。何况回村里工作还可就近照顾家人、长辈。
朱淑华有当幼师的基础,朱文萍也能说会道,两人的普通话比较标准,姐妹俩一起被录用。接下来,她们和另外几名讲解员一起参加县里组织的讲解员知识、礼仪培训班。短短两天培训课程,让她们受益匪浅。“刚开始接触游客连手都不知往哪儿放。”朱淑华坦言,她们在培训前就是一张“白纸”,什么都不懂,通过培训后学到了更规范的手势,各种礼仪也更标准了,知道讲解时该如何待人接物。
随着沙洲红色旅游红红火火,游客纷至沓来。朱淑华、朱文萍姐妹俩每天都在“半条被子的温暖”陈列馆和曾奶奶徐解秀的故居等景点为游客做讲解。每次讲解都需要一个小时,常常讲得口干舌燥,尽管感觉很累,但作为徐解秀的曾孙女,她们感到特别自豪。
2020年五一节、国庆节假期,朱淑华、朱文萍为游客们讲解得嗓子都沙哑了。让她们高兴的是,不少游客听了“半条被子”的故事,觉得深受教育,表示下次还要带朋友来参观。一些游客听说她们是徐解秀的曾孙女,都竖起大拇指:“你们来讲解,真是太合适了。”
更让朱淑华、朱文萍姐妹俩难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来沙洲村考察时,得知她们不但是徐解秀的曾孙女,还是村里红色景区的讲解员,鼓励她们说:“这是一份很好的工作,你们一定要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我一定牢记总书记的嘱托。”29岁的朱文萍表示,最近她休产假会暂时离开讲解员岗位,假期过后立马上班。今后她要不断提升业务能力,争当一名优秀讲解员,不但要把“半条被子”的故事好好讲给更多的游客听,还要讲给自己的孩子听,让他们接力传承红色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