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资阳区“银发”宣传调研队成员平均年龄达70岁,由该区“五老”人员组成,有文学、诗词、摄影及视频制作等各方面人才。团队自成立以来,坚持老有所为当先锋,积极发挥余热作贡献,为助力资阳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银发风采》专栏将集中展示资阳区老干部以三台塔为起点溯江而上所形成的丰硕调研成果,以资学习和交流。
随着经济的繁荣和社会发展,文化生活已经成为现代城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文化底蕴便是一个城市的灵魂,而正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养育了勤劳淳朴的资阳人。
今天,“银发”宣传调研队带您打卡第三站——文昌阁。
有诗赞曰:
孔孟传承今古贯,地灵人杰看银城。
人非物是精神在,惯听神州喝彩声。
一阁凌空夜景明,飞檐尖顶向天横。
彩灯轮廓谁施布?舞者如仙下洞庭。
彩灯倒影映长廊,恰似龙门韵味香。
草绿黄红三色景,人间亮丽胜天堂。
资江上野玉轮悬,照得城楼似白天。
黄绿华灯相映衬,休闲大众赛神仙。
文昌阁坐落在益阳资阳区资江东路学门口,紧靠着益阳古城。其始建于宋,初称学宫,后改称圣庙。光绪三十三年诏升为祠,后又改为阁,文昌阁之名即由此而来。当时的文昌阁规模宏大,由两部分构成,东部是圣庙,西部是学宫(文庙)。上个世纪五十年代,文昌阁西边的学宫是益师附小的所在地。东边的圣庙就成了益阳县剧团所在地。当中的大殿改建成了当时益阳县唯一的一座剧院:益阳县剧院。至今未变。
由于文昌阁年久失修,2016年益阳市人民政府决定重修文昌阁。工程于2016年3月启动,历时3年,于2019年2月竣工。新的文昌阁主楼高19.9米,两侧游亭高9.7米,一楼两亭建筑群总长116米。采用一楼两亭结合的建筑式样,中心主体为八角楼,两侧为四方亭,取四面八方之意;一楼两亭三位一体的建筑构成,取古代科举三甲之意,祈福益阳文运昌盛、人才辈出。
竣工之日,全市百姓欢欣鼓舞,奔走相告,那一夜,文昌阁真正成了欢乐海洋。
有诗赞曰:
彩灯倒影映长廊,恰似龙门韵味香。
今日重修新貌展,人间亮丽胜天堂。
今日文昌阁壮丽辉煌,令人神往。现文昌阁附近的考棚街和廖家祠堂已列入旧城改造项目,但其昔日辉煌永存人们心中,是资阳人民心中的乡愁。
常言道,进了文昌阁,莫忘考棚街。因为,过去凡在文昌阁(学宫)学习的学子,学业完成后都要去考棚街赶考,已展平生所学,博取功名。考棚街坐落县衙下首小南门,前临资江,后靠白马山,全长八百余米,每年县试,这里便人群熙攘,热闹非凡。
有诗赞曰:
寒窗数载奈何求,耀祖光宗度夏秋。
一世功名尘与土,考棚街上苦为舟。
与考棚街唇齿相依的还有一个地方,叫廖家宗堂,坐落在北门巷街口。由于这里紧靠县衙,因此,这里是过去学子们赶考功名落脚的馆驿。

廖家堂耸映云天,疑是曾经住帝仙。
自古人人盼文曲,下凡来助众君贤。
南岳宫坐落在离文昌阁不远的小南门,为益阳九宫之末,却是当今唯一的存在。在湖南,南岳宫有多处,唯有益阳南岳宫小巧玲珑,游人不断。
阁廊一侧是高楼,爽爽蓝天空气优。 宝地宜居风景美,市民结伴打车游。
站在文昌阁五彩的长廊上,面对先贤,我们有太多的联想,资阳文化的深厚久远留给您太多的感慨。让我们留恋逝去的时光,把握当下,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吧!
(文昌阁 白昼黑夜总相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