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采

资阳区《银发风采》专栏:打卡资阳沿江风光带(二)——“益阳古城”

来源:资阳组工 作者: 发布时间:2023-05-05


编者按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资阳区“银发”宣传调研队成员平均年龄达70岁,由该区“五老”人员组成,有文学、诗词、摄影及视频制作等各方面人才。团队自成立以来,坚持老有所为当先锋,积极发挥余热作贡献,为助力资阳文旅产业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银发风采》专栏集中展示资阳区老干部以三台塔为起点溯江而上,形成的丰硕调研成果,以资学习和交流。




源源不断的资江水,养育了一代又一代淳朴善良的益阳人民。告别三台塔,向上逆行约500米,就来到闻名遐迩的“益阳古城”。今天,“银发”宣传调研队带您走近关公像、鲁肃堤、名人广场等益阳古城美景,邀您身临其境感受古韵古城。

有诗赞曰:                                                     

益水之阳一古城,传承千载露峥嵘。

阳光普照金银洒,勃发雄姿海内名。


益阳古城自秦置县,至今已有2600余年历史,是中国历史上两千年未改名称的四大古城之一。


     这是2016年在建设一个居民小区时挖出的古城墙遗址。


益阳古城地处湘中,自古水陆交通发达,商贾云集,是兵家必争之地。过去,古城有四个城门,东门银城,南门迎恩,西门金池,北门拱极。如今只剩下东门还有一段200余米的城墙,近年又将其修复加长到千余米。已初步显示出当年的宏伟和雄壮。



如今,当我们走在古城的城墙之上,就能感受到当年金戈铁马旌旗猎猎的宏大场景,使人为之震撼,感慨万千,有诗为证:

古城千载立江边,铁马金戈奔眼前。

沧海桑田多变幻,当今唯见艳阳天。


1
关公塑像



 益阳古城是座三国城。据《三国志》记载,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的地方,就是益阳古城的碧津渡口。因此,古城内三国遗迹众多,人们熟知的除碧津渡口外、还有诸葛井、鲁肃堤等。人们为了纪念当年关云长单刀赴会的壮举,特意在古城墙上修建了一尊关公塑像。


单刀赴会勇无双,关羽威名四海扬。

国士当年寒敌胆,而今万众仰荣光。


2

碧津渡口


图片

碧津渡口趸船横,谁驾轻舟向岸行?

彩蝶双飞虹两跨,何须舴艋把君迎?



3
诸葛井


城中一景清泉涌,喝水毋忘掘井人。

三国先贤诸葛亮,后生崇敬信如神。


4
鲁肃堤


古堤遗址见垣墙,风物寻常又异常。

鲁肃当年来往处,以人为本韵飞扬。


看完了三国,到了古城,还有两处不得不去的地方:福音堂和城隍庙。


5
福音堂


 福音堂坐落在益阳古城墙旁边,实际上是一座教堂。1904年,挪威牧师袁明道来益阳城内五马坊购买一幢公馆,稍加修缮改成教堂,成立会堂,后来称为总堂。以后陆续建牧师楼、女子圣经学校等。教堂成为益阳信义会的策源地与活动中心。此后,教会活动至益阳解放前夕。解放后,教堂人员相继回国。这里先后成为武装部、电影院,文革前夕,益阳市床单厂成立,这里又成了仓库和宿舍,改革开放后这里恢复成为教会场所。2013年被公布成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
城隍庙


 益阳城隍庙为益阳九宫十八庙之首,是湖南二十六座道教宫观庙宇之一,相传为三国时东吴孙权下令所建。现存的庙宇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距今已有六百五十多年历史。期间历朝历代都进行了翻修。

图片

这是嵌于庙墙之上的重修石刻碑。

原来的城隍庙规模宏大,建有大院、后院、钟楼鼓楼、戏楼、香楼、台阁和十八层地狱等,但如今除大院外,其余建筑都毁于十年浩劫。改革开放后,这里成了佛教协会所在地,才陆续恢复到现在的样子。


7
名人广场

图片

一众名流列广场,银城贤达著辉煌。

先人业绩后人仰,承继精神谱锦章。



益阳古城,一张历史与现实的合照。我们漫步在古城墙上,徜徉在城隍庙里,心中涌起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