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金秋风采

余热暖乡村——记安化县人社局退休干部李锡明

来源:安化县委老干部局 作者:刘庚花 谌春芬 李桂生 发布时间:2022-06-06

2014年,从县人社局退休的李锡明回到了自己土生土长的家乡——大福镇白泥村,开启了他新的人生之路。8年来,他积极带领村民发展种养产业,尽己所能帮助关心弱势群体,主动参与村级治理和公益事业,成了群众眼中的“大能人”、“热心人”、“明白人”、“贴心人”。

发展种养产业 做乡村振兴的带头人

李锡明对农村和土地有一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一回到家乡,看到熟悉的山山水水,他便开动脑筋,做起了山水文章。经过多方调查了解,李锡明打听到本村茶场打算转租,在外从事水果种植的村民罗美华也正有回村发展的念头,他随即找到罗美华,谈起开发村茶场合作种植水果事宜,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一段时间的开发,占地50多亩的茶场全部被种上了黑宝石、李子、黄桃、白桃和梨子等果树。现在,每年水果收入就有十五六万元。

白泥村距宁乡不到两公里路程,每到旺季,长沙、宁乡等地慕名前来采购水果的游客络绎不绝。随之,周边村民也纷纷效仿,在自家地里种起了猕猴桃、布朗李等小水果。有的村民由于技术不过关,造成挂果率不高,果子品相不好,便向李锡明“取经”。李锡明总会不厌其烦地进行讲解,毫无保留地告诉他们什么时候施肥、哪些地方需要剪枝、哪个时间段包袋。为此,他还建立了一个水果种植微信群,及时在群里面推送相关种植技术信息、销售动态等。在他的带动下,现在,该村水果种植户就有60余户,有的村民一年仅水果收入就达3万余元。

在发展种植业的同时,李锡明又将村上的4口废弃已久的水塘转包过来,与人合伙发展渔业养殖。用李锡明的话来说,种水果、养鱼这些产业在家门口就可以干,尽管自己每月有那么几千块钱的退休金,但看到身边有些村民找不到就业门路,只好丢家弃口远赴外地打工时,他觉得很难受,能够在自己身体康健时还能帮帮大家,为老百姓做点事情感到人生很有价值。

关心弱势群体 做乡亲们的贴心人

横江三组的村民李某是一名五保户,由于患有精神疾病,生活基本不能自理,退休后的李锡明主动挑起了照顾他生活的担子,还为他申请了危房改造指标,帮忙采购建材、聘请工地师傅,直到将房屋建好。李某的病情总是反反复复,很不稳定,李锡明多次开着私家车接送他到梅城精神病医院治疗,为他垫付医药费。在李锡明的精心照料和帮助下,李某的身体明显好转,生活状况也大大得到改善。同样患有精神疾病的横江六组村民李某也是李锡明关注的重点对象之一,除了日常看望,他还时常自掏腰包为他买这买那。今年3月8日,见李某一整天都未归家,李锡明心急如焚,组织在家村民整夜到处寻找,通宵未睡,直到第二天早晨找到李某,他才放下心来。经过这些事,对弱势群体格外关心的李锡明成了远近有名的好心人,大家有事都纷纷找他帮忙,李锡明也从不拒绝,当问及李锡明为什么要这么做时,他谦逊地说:“远亲不如近邻,能够帮助乡亲们解决一些生活上的困难,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也是一种幸福。”

参与基层治理 做维护稳定的明白人

李锡明所在的白泥村是四村合一的大村,有3千多人,地域分散,社情民情复杂,时有矛盾纠纷发生。由于他办事公道,敢说直话,村民有纠纷时都愿意来找他解决。今年4月,二组村民罗某与李某因房屋水沟污水排放问题发生争执,闹得不可开交。得知情况后的李锡明一边与村支两委联系,一边急急忙忙赶到现场,将双方当事人劝回各自家中,问清原委后,他又分头找到当事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经过反复劝说,直到双方答应不再闹事才罢。在黄皮至白泥公路的建设过程中,村民王某因个人诉求未得到解决数次阻工,村支两委多次派人前去协调未果,只好向李锡明求助。了解到来胧去脉后,李锡明找到王某,让他有意见可以提,但修路架桥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要把握好轻重,在他的反复耐心劝说下,王某终于答应不再阻工,公路最终得以顺利建成通车。

热心公益事业 做地方发展的热心人

白泥村内的横江公路是村民们出行的必经之道,由于修建多年,路面宽仅3.5米,且弯多破损大,已有多处垮塌。随着村内车辆增加,安全隐患日渐增大。回村后的李锡明多次找到村支两委班子商讨公路扩改事宜,要扩改谈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因工程量大、牵涉村民地基较多、资金无着落……事情千头万绪都得提上议事日程,但困难再多也没挡住李锡明和村支两委一班人改变村容村貌的决心。为了达成共识,李锡明和村支两委一道,找村里德高望重的老同志请教,组织召开村民小组长党员会议,分片召开屋场会,统一思想。为了解决资金缺口,李锡明一边积极向上争取解决资金,一边发动村民进行自筹,并带头将1万元扩改资金交到村部。在他的带领下,村民自发捐款达20余万元。在整个扩改工程中,李锡明坚持全程参与,规划设计、现场施工、监督工程质量,只要有时间,他就去现场看一看、走一走,督促施工队在加快进度的同时一定确保工程质量。看到李锡明为了村级公路建设四处奔走,任劳任怨,个别因地基占用等问题想为难村领导的村民也因此打消了念头。经过近一年时间的艰辛努力,一条3千米长、6米宽的油砂路竣工通车了,李锡明整个人也晒成了“黑雷公”。

每每有村民念叨李锡明的功劳,他总是自豪地说:我是一名退休老党员,这都是我应该做的,希望今后能做得更多,做得更好,与大家一起,为家乡振兴贡献更多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