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点是疫情防控战中的特殊战场,在这个战场上,没有惊心动魄的抢救现场,有的只是一群人的默默坚守,他们在那里筑起了一道坚固的“防疫城墙”。在这场战争中,他们是“逆行”者,是“冲锋”者,但他们也是平凡人,是千万个家庭中的普通一员,是生活中的人母人父人子。他们处在疫情防控一线,与疫魔短兵相接,冲锋陷阵。他们冒着极高的被传染风险、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承担着超负荷的工作任务。南县浪拔湖镇老党员戴伯安就是其中的一员,他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用行动践行着作为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老党员之“急”
驻守隔离点的工作已经不是戴伯安第一次冲在抗疫一线了,早在2020年新冠疫情刚爆发之时,本在东北岳父家欢度春节的他,看到新闻报道后,还未收到单位的召回通知,就主动买了返程的高铁票匆匆赶回了南县。他明白,这次是场“硬仗”,作为一名老党员,他必须听从党的指挥,支持配合一切抗疫工作。返岗以后,他闻令而动、向险而行,丝毫不因可能存在的风险而退缩。
老党员之“责”
2021年年底,南县疫情防控压力逐渐增大,考虑到他在隔离点管理上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出色表现,县疫情防控指挥部一纸调令,将他从乡镇抽调到常设隔离点负责隔离点的管理。接到调令后他二话不说,做通妻儿的思想工作,收拾好行李义无反顾地来到隔离点。又是近百个日日夜夜,大年三十面对着满城烟火,看别人万家团圆,他端着隔离点早已凉透的盒饭吃得津津有味,一边吃还一边跟隔离点的工作人员开玩笑“今天先吃冷盒饭,明天安排盒饭加鸡蛋”,就是这样外表看起来像一个“糙汉”的人,用他的乐观主义精神,鼓舞着他人,守护着南县的平安。
老党员之“暖”
2022年3月份,南县确诊一例新冠肺炎病例,在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的指导下,浪拔湖镇需要在县城开设3号隔离点。戴伯安听到这个消息后,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政府主动请战道:“作为一名老党员、退役军人,重担我要扛,危险我先上,请安排我去隔离点工作!”。当晚,他安抚好家人,交接好手头的工作,打起背包毅然奔向抗疫战场──3号隔离点,这一干就是70天。在隔离点,他需要负责全盘事务,每天要面对确诊密接、治愈返南、境外返南这些“高危”人员,但他从未想过退缩。在隔离对象的眼中,他就是一位贴心的“管家”。他需要为隔离人员妥善安排饮食,帮助其采购生活物资,甚至要承担“心理疏导员”的工作。其他的工作人员换了一批又一批,但他始终坚守。也正是这份坚守,疫情防控期间,3号隔离点的各项工作都圆满完成,甚至一些隔离对象还和他成为了好友。他总是打趣道:“在家都没有像这样照顾过我父母”,但说完他眼里满是愧疚。为了工作,戴伯安已经很久没和家里人好好吃顿饭了。
老党员之“勇”
确诊对象需要从隔离点转移治疗,其生活物资也要一并消毒转移,这就意味着要与可能存在的病毒直接接触,谁去干这活?面对这一问题,戴伯安没有任何犹豫,他又第一时间站了出来。家人担心他的安危,不是很支持他的工作,他跟家人解释道:“隔离点工作我经验丰富,都这个时候了,谁去不是去?我不去谁去?”做好个人的防护,他没有丝毫畏惧地推开了确诊者的房门。
上下同欲者胜,风雨同舟者兴。隔离人员一批一批地送走,而他的坚守还在温暖着隔离点的每一个人。戴伯安在隔离点工作的每分每秒,是抗疫一线工作人员在这场疫情防控中迎难而上、为民初心的生动缩影,也完美诠释了党员在关键时刻“国有召,召必应”的使命担当。他们坚守在最危险的前沿阵地,用强烈的责任担当,书写着爱民为民的情怀,用心用力用情日夜护佑着平安。